乾隆皇帝一生妻妾成群,后妃数量至少达到43位之多。这些妃嫔为乾隆共诞育了27个皇子。当嘉庆皇帝即位之时,在众多皇子中,连同嘉庆在内,尚有四位皇子在世,他们分别是皇八子永璇、皇十一子永瑆、皇十五子永琰(即嘉庆帝)以及皇十七子永璘 。其中,皇十一子永瑆具备相当卓越的能力,一度被视为是与永琰竞争皇位继承人的有力人选。那么,嘉庆皇帝登基之后,又是怎样对待这两位皇兄和一位皇弟的呢?
在嘉庆元年(1796年),虽然嘉庆皇帝已经登上皇位,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掌握国家大权。在他即位后的最初四年时间里,国家的实际控制权依旧牢牢掌握在太上皇乾隆的手中。正因如此,在嘉庆帝初登大宝的这四年间,他也不敢对自己的三位兄弟采取任何特别的举措。直到乾隆皇帝驾崩,颙琰才真正得以亲掌朝政大权。接下来,就让我们一同探究嘉庆帝掌握实权后,是如何对待他的这三位兄弟的。
一、嘉庆帝对皇八子永璇的态度与举措
永璇是乾隆皇帝宠爱的淑嘉皇贵妃金佳氏所生。在其年少之时,乾隆皇帝对他颇为喜爱,在永璇33岁那年,乾隆册封他为仪郡王。然而,即便步入中年,永璇的性格依旧不够沉稳,行事风格常常缺乏可靠性,言行举止也显得较为轻佻随意。在朝堂之上,他更是因为种种不当行为得罪了众多官员,甚至还曾遭到乾隆皇帝的当众斥责。
长久以来,永璇一直保持着仪郡王的爵位。在外人眼中,他似乎对更高的王位毫无兴趣,反而将心思都放在了吃喝玩乐之上。他每日浑浑噩噩,不思进取,过着“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”的生活,整日沉浸在饮酒之中,常常喝得酩酊大醉,让人完全看不出他有任何觊觎皇位的野心。他甚至还曾公开表示,当皇帝太过劳累,远不如做个逍遥自在的王爷来得惬意。
永璇做事向来随心所欲。他有一位福晋和一个小妾,嫡福晋是大学士尹继善的女儿,可永璇却对嫡福晋十分冷落,反而独宠小妾王氏。
当乾隆皇帝打算立永琰为皇位继承人时,尽管永璇在当时在世的皇子中年龄最长,但乾隆皇帝早已将他排除在储君人选之外,因此他对永琰的储君之位根本无法构成任何威胁。
乾隆皇帝驾崩后,永璇积极协助嘉庆皇帝惩治大贪官和珅。嘉庆皇帝故意安排和珅负责筹办乾隆皇帝的丧仪,让和珅误以为自己会得到嘉庆帝的重用,从而放松警惕,起到麻痹和珅的作用。
在惩治和珅这件事情上,永璇的所作所为完全符合嘉庆皇帝的心意。他亲自带领侍卫,以守护乾隆皇帝灵柩守孝为借口,密切监视着和珅的一举一动,同时切断了和珅与外界的所有联系。最终,在永璇的协助下,嘉庆皇帝仅仅用了15天的时间,就成功铲除了这个大贪官和珅。
由于在惩处和珅一事中立下大功,嘉庆皇帝将永璇晋封为和硕仪亲王。不过,永璇早已习惯了自由自在的生活,并不愿意过多地参与朝廷政务。没过多久,他便主动向嘉庆皇帝请求不再管理部务。此后,永璇不再过问政治,一直过着悠闲自在的日子,这也让嘉庆皇帝对他彻底放下了防备之心。
到了嘉庆七年(1802年)十二月,已经年过半百的永璇,协助嘉庆皇帝成功镇压了白莲教起义。嘉庆皇帝龙颜大悦,为了表彰他的功绩,将这份功劳记在了永璇儿子的身上,册封其子为贝子爵位。
不过,嘉庆皇帝也会在一些细微的事情上对永璇进行惩戒,目的就是要磨去他身上可能存在的锐气。
嘉庆十八年(1813年),天理教农民起义军200余人偷偷从紫禁城宣武门潜入内城,其中有80多人突然闯入皇宫禁地。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嘉庆皇帝大为震惊,当时已经67岁的永璇,为了向嘉庆皇帝再次表明自己的忠心,毫不畏惧地投入到平乱之中,奋勇杀敌,并立下战功。为此,嘉庆皇帝将之前对他的所有处分全部一笔勾销。
嘉庆二十五年(1820年),永璇已经74岁高龄,嘉庆皇帝考虑到他年事已高,特意下旨,在宴饮接见时,免除他行叩拜之礼,这不仅是对永璇极高的尊重,更是对他一生贡献的充分肯定。同年,嘉庆皇帝驾崩,而永璇依旧身体硬朗,精神矍铄地活着。
到了道光年间,道光皇帝对永璇也十分优待,特许他可以在紫禁城内乘坐轿子,还额外赏赐俸银五千两,并且在朝贺之时,同样免除他行礼。
然而,在道光十年的时候,皇长子奕纬被道光皇帝踢伤,永璇未经允许私自前去探望大侄孙,此事被道光皇帝知晓后,他的爵位被撤掉,还被禁止参加任何家庭宴会。这一事件让永璇颜面尽失,两年之后,永璇与世长辞,享年87岁,成为整个清朝寿命最长的皇子。道光皇帝为他追谥“慎”。
永璇的人生轨迹与雍正皇帝的五皇子、乾隆皇帝的弟弟弘昼极为相似,最终都得以安享晚年,子孙后代也因此受益,堪称人生赢家。
二、嘉庆帝对皇十一子永瑆的态度与做法
永瑆比嘉庆皇帝年长8岁,他的生母同样是淑嘉皇贵妃金佳氏。在永瑆年仅4岁的时候,母亲便离开了人世,此后乾隆皇帝将他交给皇后那拉氏抚养,让他成为了皇后的养子。从这一安排不难看出,乾隆皇帝最初是将他当作皇位继承人来培养的。
在乾隆皇帝最后的四位皇子之中,永瑆是最有能力与嘉庆皇帝竞争储君之位的。永瑆才华出众,在文学、艺术以及书法领域都有着极高的造诣,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大文豪、大艺术家和大书法家。他与翁方纲、刘墉、铁保三人并称为“乾隆四家” ,曾经是乾隆皇帝重点培养的对象。在乾隆皇帝册封皇子爵位时,嘉庆帝当时被封为和硕嘉亲王,永瑆则被封为和硕成亲王,而皇十七子永璘仅被封为多罗贝勒,比亲王低了两个等级。鉴于此,大臣们曾一度猜测,乾隆皇帝在秘密选定储君之时,很可能会从这两位皇子中做出抉择。
乾隆皇帝还将孝贤纯皇后的侄女、大学士公傅恒的女儿许配给永瑆为嫡福晋。然而,永瑆性格上存在的缺陷,却让乾隆皇帝逐渐对他感到失望。乾隆皇帝发现,永瑆在处理国家大事时,常常表现出优柔寡断的一面,难以承担重任;在为人处世方面,他又过于吝啬小气,甚至认为他有些阴险狡诈。
也正是因为这些性格上的缺陷,乾隆皇帝最终放弃了永瑆,将他排除在储君人选之外。不过,从某种程度上来说,这也在无形中对永瑆未来的人生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,使得皇十五子永琰(即嘉庆帝)对他的戒备之心也随之放松。
当嘉庆皇帝亲政之后,对永瑆的态度还算不错,既重用他,同时也对他保持着一定的防范。
嘉庆四年(1799年)正月,嘉庆皇帝任命永瑆为军机大臣,总理户部三库事务。在以往的历史中,亲王担任军机大臣这一职务是前所未有的,可以说从永瑆开始,开启了亲王领军机的先例。
嘉庆皇帝原本打算让永瑆承担更多的政务。就在同年二月,当永璇不再担任总理吏部一职后,嘉庆皇帝立刻下令,等军务奏销事宜结束后,永瑆也无需再总理户部事务。
永瑆心思极为聪慧,他深知伴君如伴虎,担心自己有朝一日会因为权力过大而招来灾祸,于是主动向嘉庆皇帝提出辞去总理户部三库的职务,嘉庆皇帝也应允了他的请求。
同年八月,翰林院编修洪亮吉上书嘉庆皇帝,参奏了永瑆一本,这一举动彻底激怒了嘉庆皇帝。他下令将洪亮吉关进监狱,并判处死罪。后来在众多大臣的求情之下,洪亮吉的死罪被改为流放伊犁。从这件事情中,也足以看出嘉庆皇帝对永瑆还是有着深厚的兄弟情分的。
同年六月,嘉庆皇帝授予永瑆领侍卫内大臣一职,这是正一品的官职,主要负责带领侍卫保卫皇宫禁地的安全。领侍卫内大臣是皇帝侍卫中的最高武官,只有皇帝的亲信之人才能担任这一重要职务。
嘉庆皇帝给予了永瑆极大的自由空间,在工作方面,永瑆如果愿意做就继续任职,要是不想做了也可以随时提出辞职。同年七月,永瑆再次辞去总理户部三库的职务,嘉庆皇帝没有丝毫犹豫,当即就答应了他的请求。
永瑆并不想过多地卷入朝廷政务之中,他更希望能够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己热爱的艺术创作之中。嘉庆皇帝深知他的心意,于是在同年十月下旨称:“自设立军机处以来,从没有亲王在此任职。由于当前军务繁忙,才暂时让永瑆入值,但这终究不符合国家的定制,因此免去永瑆在军机处的任职。”
嘉庆皇帝对永瑆的艺术创作给予了极大的支持,十分欣赏这位兼具皇室尊贵身份与文人独特风骨的书法家皇兄,为他提供了充分施展才华的机会和空间。
永瑆年少之时,偶然听康熙朝的太监说起先贤董其昌的书法秘诀——以三指握管,悬腕作书,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心中对董其昌也充满了敬仰之情,并决定深入探索研究董其昌的书法,并将其发扬光大。
于是,永瑆开始广泛收集董其昌的书法资料,反复琢磨其用笔的方法和技巧。在此基础上,他结合自己的理解与实践经验,独创了“拨镫法” 。这种书法方法不仅继承了董其昌书法的精髓,还在笔法运用上有所创新和突破,使得他笔下的文字既保留了古人的书法神韵,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个人风格。 嘉庆皇帝阅览之后,内心十分欣赏,给予了高度的称赞,随即下令让永瑆书写乾隆皇帝的圣德神功碑。不仅如此,还命令永瑆自行挑选自己满意的书迹,将其刻成诒晋斋帖,并且特意以手诏作为这帖的序言。当诒晋斋帖成功刻成之后,嘉庆帝把它当作珍贵的赏赐品,分发给臣子们。这一举措使得永瑆的书法艺术得到了极为广泛的传播,在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。如今,诒晋斋帖已然成为了珍贵的清代文物,现收藏于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之中。
在嘉庆五年(1800年)的十一月,嘉庆皇帝授予永瑆左宗正这一官职,让他成为了宗人府的副主官,肩负起分掌皇族属籍以及纂修玉牒等重要事务的责任。
到了嘉庆七年(1802年)的十二月,嘉庆皇帝特意对永瑆在赞襄(辅助、协助)军务方面所立下的功劳进行表彰。为了表示嘉奖,嘉庆帝册封永瑆的长子绵勤为贝勒。后来,当永瑆的福晋不幸病逝时,嘉庆皇帝专门下旨,给予特别的恩典,赏赐白银三千两,用于操办福晋的丧事。
然而,在后来的日子里,永瑆仗着嘉庆皇帝对他的恩宠,做出了一些违反法律的事情。有人推测,他的这些行为或许是一种“自污”的手段。由于这些不法行为,永瑆遭到了嘉庆皇帝的处罚。当天理教首领林清起兵,直接向皇宫发动进攻,引发了“癸酉之变”时,永瑆在紫禁城内负责督捕工作,经过一番努力,最终成功擒获了林清。嘉庆皇帝考虑到永瑆在此事上立下了功劳,于是下令免除了他之前所受到的一切处分,以及尚未完成的罚俸。
到了嘉庆二十四年(1819年),这时的永瑆已经年满65岁了。在祭地坛的仪式中,进行到终献环节时,永瑆在赞引次序方面出现了错误。嘉庆皇帝鉴于永瑆年事已高且身体多病,便下令免去他的一切差使,同时罚他半俸,时间长达十年之久,并让他回到自己的府邸进行反省。
受到永瑆的牵连,他的长子也被罢去了职务,只能留在家中侍奉父亲。到了第二年,永瑆的长子在忧惧的情绪中离世。嘉庆皇帝追赠他郡王的封号。不久之后,嘉庆皇帝驾崩,在临终之前,嘉庆皇帝特意下旨,免去了对永瑆的所有处分。
永瑆一直活到了道光三年(1823年),享年72岁,死后被赐予谥号“哲”。
三、嘉庆帝对老十七永璘的态度与举措
永璘,作为乾隆皇帝的皇十七子,是乾隆最小的儿子,同时也是嘉庆皇帝的同胞弟弟。
永璘是乾隆皇帝晚年所得之子,在他出生的时候,乾隆皇帝已经56岁了,那个时候乾隆皇帝已经拥有好几个孙子了。在乾隆皇帝秘密进行立储的时候,当时年仅七岁的永璘,对于嘉庆皇帝的储君之位根本无法构成任何威胁。
等永璘长大成人之后,他的资历显得较为平庸,在工作方面也不够认真专注,却对做生意有着浓厚的兴趣。即便如此,乾隆皇帝依然非常疼爱这个小儿子。乾隆五十四年(1789年),永璘被晋封为多罗贝勒。在他分府的时候,乾隆皇帝赏赐给他一个当铺,这个当铺本利总共价值白银四万八千四百十三两。永璘在经商方面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,仅仅用了三年的时间,就成功地将本金翻了一倍。
嘉庆皇帝对自己这位唯一的同胞弟弟也十分关照。在他亲政之后,先是晋封永璘为惠郡王,后来又改封为庆郡王。嘉庆帝不仅将和珅的府衙赏赐给了永璘,还把和珅府中一半的财产也一并赏赐给了他。而和珅府中的另一半财产,则赏赐给了和珅的儿媳妇,也就是乾隆皇帝在65岁时所生的最小且最为宠爱的女儿,同时也是嘉庆皇帝的妹妹十公主。
嘉庆五年(1800年)正月,永璘的养母巴林氏迎来了七十岁的寿辰。永璘满心欢喜地带着寿礼前去为她贺寿,由于太过高兴,一时大意,在没有事先奏请嘉庆皇帝的情况下,就直接进入了永寿宫,这一行为违背了清朝的宫廷规矩。而不巧的是,嘉庆皇帝恰好忘记了母妃的寿辰,这让嘉庆皇帝感到十分尴尬和难堪,于是便严厉地斥责了永璘一番,命令他退出乾清门,不过仍然允许他在内廷行走。
因为永璘做事一贯大大咧咧,不够谨慎,所以同样的错误他又犯了一次。嘉庆二十一年(1816年),永璘在奏事的时候,将奏折直接交给了大内奏事太监,这种做法不符合宫廷的体制,这让嘉庆皇帝非常生气,于是便罚了他的俸禄。
嘉庆二十五年庚辰(1820年)二月,永璘身患重病,嘉庆皇帝亲自前往探望。为了能够让他尽快康复,嘉庆皇帝还册封他为亲王。然而,仅仅一个月之后,永璘就因病去世了,终年55岁,死后被赐予谥号“僖”。
总结:
嘉庆皇帝对待自己的三位兄弟可以说是相当仁义的。毕竟,这些兄弟都没有对嘉庆皇帝的皇位构成严重的威胁,而且这三位兄弟都非常明智,在储君之位的问题上没有一个人做出冒失的举动。在嘉庆皇帝亲政之后,他们也都能够清楚地摆正自己的位置。在这三兄弟当中,嘉庆皇帝的哥哥永璇的结局是最好的。虽然这三兄弟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嘉庆皇帝的一些处罚,但这些处罚都只是一些小的惩戒而已,嘉庆皇帝之所以处罚他们,也是因为他们确实在某些事情上做错了。总体而言,在嘉庆皇帝亲政之后,这三兄弟的结局都很不错,他们都享受了荣华富贵,最终得以寿终正寝。
